《散步》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散步》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散步》语文教案1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理解人物性格,感受亲情,体味人性美。
3.品析文章的语言美。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析文章的语言,理解人物形象,从而感受浓浓的亲情。采取“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式完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的品德,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感受浓浓的亲情,品味语言。
2.难点:
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思路:以“亲情”为线索,按照“感受亲情”——“感悟亲情”——“感念亲情”——“感恩亲情”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体验亲情的珍贵与美好。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语:(屏幕展示广告《妈妈洗脚》)
同学们,画面上孩子为母亲洗脚的场面很是让人感动,其实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很多,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作家莫怀戚,看看他笔下的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一)朗读教学:
1、[学生活动]:明确读文的语气,(欢愉而深沉)并且朗读,整体把握。
2、播放音频,学生体味文中浓浓的亲情。
(二)听读感知:
讨论交流:
A、散步的人有:
B、散步的地点是:
C、散步的季节是: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深入探讨:
1)“分歧”是怎样解决的?文中的人物给你留有怎样的印象?(板书)
慈爱母亲
孝顺“我”和妻子
听话儿子
2)从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浓浓的亲情温馨的家庭(板书)
《散步》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
1思考:(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
(1)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归结为“和美”(板书)
三、研读入境合作讨论(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讨论)
1、展示:(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小组口头)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班上书面)
2、划分4人小组、要求:①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②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5分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5分钟)反馈、小结。
(1)检查一个小组:对四人的欣赏、理由。
(2)不存在谁的权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组成的。
5、补充名人的话:(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孟子说…
培根说(展示)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坚持和发扬)培养民族自豪感情。
四、涵泳入理品味探究(默、朗结合,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1、思考:①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②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2、思考:①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读,品味
③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爱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活、。
五、赏读入心拓展运用
(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这个句子虽然不是写景,但我喜欢)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2、(3分钟)反馈、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内容:生生不息(如果我们写作增添亮色)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每组看两段,找到一句即可举手)
4、(3分钟)深情赏读:领读—跟读,评价。
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5、(4分钟)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
(“和美”的家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
6、(5分钟)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7、反馈、小结: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读)
六、课后作业:练习册第6课
……此处隐藏23481个字……写篇文章表达对亲人的爱或述说你家庭中温馨的亲情故事,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亲情,用行动表达对亲人的爱。课后反思
一、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是学习的主导。”每个老师都很熟悉这一理念,但少有老师能在教学中真正实践它。其原因之一就在于老师们不了解学生有多大的学习潜力。只要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又有好的学习指导,学生会表现出让我们惊讶的学习能力。一般概念中,对于初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这篇文章的深刻主题并不好理解,但这节课中学生们对文章理解的很透彻,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二、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老师习惯于灌输式教学,学生习惯于记忆现成的答案,思维得不到有力的训练和发展。改变这种状况的一个简便方法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而提问题是需要问题意识和质疑方法的,老师需要给与方法的指导和问题意识的培养。本文学习中,学生们所提问题绝大多数具有很大的阅读价值,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阅读向深层推进。学生的问题是老师组织教学的切入点,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生发点。教师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等于把学生的问题原汁原味地全部搬到课堂内,逐一解决,归纳整理是必要的;与学生一起归纳整理是对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探究方法的进一步培养,也是剔除伪问题,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形式,更何况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解决。
三、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阅读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在理性层面上明白了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那么写等等,还应该使学生通过阅读得到合作意识、探究意识的培养,得到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得到亲情、友爱等美好情怀的感化……但语文教学忌讳生硬的德育标签。学习《散步》,不能简单化的喊“亲情致贵”,不能强求学生珍爱亲情,只能使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中,真切的体会和感悟亲情,本课对文本言语的深度揣摩就起到了这种效果。言语教学与人文关怀不矛盾。
附件1
初一2班学生预习《散步》所提问题
谷有稷组:
1.第三段的作用?
2.从“水咕咕地起着水泡”为什么能想到生命?
3.段7:为什么写“她的眼……池塘”一句
4.既然小孩要走小路,为什么还要背他?
孙莹组:
1.春天为什么有冬水?
2.第二三四段可否不写?
3.段6中“分歧”能换成“不同意见”吗?(薛东洁)
4.段8中(母亲)“高大”一词怎么理解?
5.“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怎么理解?
杨硕组:
1.南方怎么会有“酷冬”?
2.段5的作用?
3.一般地,母亲不想拖累儿子,可为什么文中母亲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4.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5.这篇文章表达什么中心?从哪词语能体现出来?
姚立颖组:
1.“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写第三段?
3.母亲为什么突然改变了主意?
4.为什么写“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5.为什么写“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宋杰组:
1.文章3、4段的用意?
2.母亲为什么变主意?
3.为什么“我”觉得母亲“高大”?
4.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施凯钟组:
1.为什么说今年春天来得太晚了?
2.什么叫“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为什么奶奶会改变主意走小路?
4.冬水应该冻上了,为什么会冒泡?
姚爽组:
1.“整个世界”的含义?
2.“母亲”为什么要同意走小路?
3.第三段的意义是什么?
4.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任笑男组:
1.段4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2.为什么母亲身体不好还要走小路?
3.第五段在文中的作用?
4.文中为什么要仔细描写自然景色?
5.段8中“走得很仔细”是什么意思?
6.文章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
史歆晔组:
1.“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中的“熬”是什么意思?
2.段4,为什么看到这一切会想到生命?“新绿”的含义是什么?
3.“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为什么用两个“太迟”?
4.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5.段7中“她的眼随小路望去……”的意思?
附件2
对初一2班学生预习《散步》后所提问题的整理
词语方面
1.“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中的“熬”是什么意思?南方怎么会有“酷冬”?
2.“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为什么连用两个“太迟”?
3.“新绿”的含义是什么?
4.段6中“分歧”能换成“不同意见”吗?
5.段8中(母亲)“高大”一词怎么理解?
6.段8中“走得很仔细”是什么意思?
7.结尾句中“整个世界”一词怎么理解?
句子方面
1.段4,为什么看到这一切会想到生命?
2.为什么写“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文中为什么要仔细描写自然景色?
4.为什么写“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5.母亲为什么变主意,同意走小路?
6.段7中“她的眼随小路望去……”的意思?
7.“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怎么理解?
段落方面
1.第三段的作用?
2.第二三四段可否不写?
3.第五段的作用?
篇章方面
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篇文章表达什么中心?从哪词语能体现出来?
《散步》语文教案15教学目标
1.揣摩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学重点:揣摩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简要概括全文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我”为何要出来散步?
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
又是如何解决分歧?
2.美点寻踪: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四、拓展延伸、总结反思
欣赏视频感悟生活
五、作业布置
文档为doc格式